食用油,怎么吃才更健康?
無論是炒菜烹飪,還是蛋糕零食,我們的日常餐食都已經離不開食用油。隨著動物脂肪、植物油及人造奶油等在我國乃至全球消費量的劇增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,每日攝入食用油量對健康造成的影響,以及食用油攝入是否會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(CVD)事件在內的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。
近日,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在《BMC Medicine》上發表了題為Cooking oil/fat consumption and deaths from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and other causes: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521,120 individuals的研究成果,分析了超52萬人的數據,揭示了6種典型食用油與心臟代謝、全因等死亡率間的關聯。
文章指出,食用黃油和人造黃油(植物油氫化而成)與較高的總死亡率和心臟代謝疾病死亡率相關,而低芥酸菜籽油、玉米油或橄欖油代替黃油和人造黃油可顯著降低相應的死亡風險。
為了填補食用油與身體健康間關聯的空白,研究人員在美國衛生研究院-退休人員協會飲食與健康研究協會(NIH-AARP)隊列中篩選了521120名年齡在50-71歲之間的參與者,通過食物頻率調查表(FFQ)記錄并計算各種食物中的食用油總攝入量,同時對其在烹飪中使用的食用油的種類(黃油,人造黃油,豬油,玉米油,低芥酸菜子油和橄欖油)、用量和頻率進行統計,然后對參與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定期隨訪和記錄。
基線時期的數據顯示,黃油攝入量較高的參與者的健康飲食指數(HEI)及罹患心臟病和服用阿司匹林的可能性均較低,而食用人造黃油量較高的參與者更可能具有較高的BMI,服用阿司匹林及患有心臟病、中風和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。
在平均16年的隨訪期間,共發生了129328例死亡。多變量調整后,研究人員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對食用油與全因死亡率間的關聯進行了評估,發現黃油和人造黃油的攝入與較高的全因死亡率密切相關,而低芥酸菜子油和橄欖油的攝入均與全因死亡率成反比,玉米油與其無關。每天多食用1湯匙黃油或人造黃油,全因死亡率會分別增加7%和4%。相反,菜籽油或橄欖油消耗量每增加1湯匙/天,全因死亡率會分別降低2%和3%。
對食用油的攝入與心臟代謝疾病(CVD)的相關性評估結果顯示,與不食用相應油類的人相比,黃油和人造黃油的攝入與CVD死亡風險和糖尿病死亡風險呈正相關,而橄欖油和菜籽油的攝入與CVD死亡率和糖尿病死亡率明顯負相關。每多食用1湯匙/天的黃油或人造黃油會分別增加8%和6%的心臟代謝死亡率,而每多食用1湯匙/天的橄欖油會使心臟代謝死亡率降低4%。
各食用油消費量每增加1湯匙/天,相應的總死亡率和心臟代謝死亡率的危險比
除此之外,研究人員還觀察到,食用黃油和人造黃油與癌癥、呼吸系統疾病(RD)、慢性肝病、阿爾茨海默氏病(AD)等的較高死亡率也相關。橄欖油食用量的增加則可以降低RD和阿爾茨海默氏病(AD)的死亡率。與不食用豬油的參與者相比,豬油消費者的全因死亡率和RD死亡率分別高4%和13%。
如果用較為健康的玉米油、低芥酸菜子油或橄欖油替代等量的黃油會有什么效果呢?分析結果顯示,用1湯匙/天這三種較為健康的食用油替代等量的黃油或人造黃油,可使全因死亡率降低5%到7%,使心臟代謝死亡率降低4%到8%,同時CVD、RD、AD和糖尿病引起的死亡率也會降低7%到25%。
使用1湯匙/天的玉米油,低芥酸菜子油或橄欖油代替黃油和人造黃油,對總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影響
食用油,怎么吃才更健康?